第十六周國旗下講話:行向未來
敬愛的老師們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上午好!我是高三十四班韓昆言。時間如白駒過隙,六月即將到來,高考倒計時也變成了個位數,我們的高中生活也將畫上一個句號,回顧過去的三年,我感受頗多。今天我就站在一個即將畢業的學長的角度,去和大家分享這三年來我的感受。
高一,那時的我們還在九里,懷著對一中的憧憬與向往,帶著尚未褪去的稚嫩與天真,我們開啟了自己的高中生涯。軍訓拉開了高中生活的序幕,我們結識了新的同學與老師,慢慢體會到了與初中截然不同的學習節奏,也慢慢適應了這樣一個新的環境。
高二,我們從九里搬到了紫金,,經過了高一的適應,高二的我們懂得了高中生活的意義。高二的學習生活忙碌而又充實,而我們的課余活動也日益豐富。從心理劇拍攝到生涯規劃,各種社團活動為我們的高中生活添上了絢爛的顏色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順利通過了小高考和機考,為即將到來的高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而到了高三,經歷了前兩年的洗禮,我們逐漸成熟。高三的生活雖然略顯枯燥,但我們仍能苦中作樂,辦公室里問題的身影多了起來,課間教室里伏案奮筆的沙沙聲清晰了許多,和同學們的聊天里,關于未來的種種越來越多......這一年,我們的老師更加盡心盡責,不僅督促我們學習上不斷向前,也幫助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,以最好的姿態去迎接即將到來的考試。飲其流者懷起源,學其成時念其師。當初生的朝陽在天幕中吻著艷霞,金黃色的橙光暈滿教室,我想,多年以后我仍會記得這樣的場景:語文老師扎起馬尾,指尖微點,黑板上的課件緩緩交錯;我記得數學老師上課時的調侃“每天20分鐘學數學,輕松上清北!”我記得英語老師不厭其煩的提醒我們要把字寫好......
從高一的稚嫩到高二的成長再到高三的成熟。我仍記得球場上的躍動,揮汗如雨,陽光透過白楊灑下琥珀色的光芒:記得轟轟烈烈的《雷雨》拉開劇場,時光凝成涂滿油畫的畫作,青春的張揚如泉水流入心底叮當作響;記得歌唱祖國的傾情合唱,社團巡禮,交響樂的歡樂激昂......
有人說:人的一生只有三天:昨天,今天和明天。昨天已成過去,明天還沒有到來,所以我們要把握好今天,以夢為馬不負韶華。
周會:行向未來
喬萌萌
南極時間2020年1月25日11時18分,由38歲的中國探險者馮靜帶隊的“行則將至”遠征隊歷經80天,行走了一千八百多公里,相當于從北京走到成都,抵達南極大陸的幾何中心---難抵極。這個中國女人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。
難抵極:即任何一個方向離海岸線最遠的位置,難以抵達的極點。
在此之前,人類從未用雙腳走完這段路。是啊,誰會想要走著去呢?
路面冰雪相交,暗藏縫隙,地形連綿起伏,從海平面上升到3715米,體感-30到-50攝氏度,天氣神鬼莫測,飛機救援預定了也不能保證……
這世間有許多類似的“難以接近”的風景,但“行則將至”,正如馮靜所說:每一天都要盡全力行進,只要腳還走得動就不能停,哪怕是“厘米之戰”。
“行”代表當下,“將至”則代表未來。
“行”是一種行動,“未來”是一種方向;
“行”是一段過程,“未來”是一個結果。
因為踏踏實實地行,未來一定可期;
因為心里懷揣著明媚的未來,有著對未來堅定的信念,所以就會一往無前。
“遠行”需要的是我們永不停息的行動力與生命張力。
沒有不竭行動力的人只會放縱于幻想,將自己的故事編織得空洞與平淡;
沒有不息生命張力的人只會沉溺于平庸,將自己的故事寫就得單調與乏味。
只有像她這樣,擁有不絕行動力與生命張力的遠行之人,才能在生活的故事書中寫出自己獨一份的華章。
日本探險家關野吉晴創作的紀實作品《偉大的旅行》中講道:“懷抱著夢想勇往直前。”
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,下周將邁入高考的考場,年輕的戰場。
許多看起來天大的事(如高考)都不是人生一戰,而只是人生一站。你們每個人都不該也不要畏畏縮縮!
將來,你一定會明白,所謂的光輝歲月并不是后來閃耀的日子,
而是無人問津時,你對夢想的執著,你終會感謝自己,曾經努力地奮斗過,無怨無悔。
而你努力的姿態決絕,強勢,心無旁騖;堅韌,寧靜,不著痕跡,已經成為習慣。
一路上從容不迫,收獲時心安理得。所以仍然慢慢守候,等待夢想靜靜盛開。
在你勇敢面對一切的時候,內心便能真正安靜下來,豁然開朗,心無旁騖,微笑向前!
不問前程的篤定,不斷攀登的拼搏,足以充實你的內心。
耐心打磨好微不足道的小事(基礎、細節、規范),才有可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。
只有穩住心,沉住氣,保持常態,相信自己,才能實現正常發揮、超常發揮,順利高考,所念如愿。
讓我們賡續傳承一中榮光,凱歌遠航、一往無前。讓我們“行向未來”!
2022屆,高考必勝!